Size尺码:「他们又抄袭了 adidas 」

Size尺码:「他们又抄袭了 adidas 」
2019年08月05日 07:34 新浪体育

  ‘他们又抄袭了 adidas。’

  没错,已经2019年了,我们还是能够经常在一些关于跑鞋、篮球鞋的内容下看到诸如此类的留言,大家将矛头直至除了adidas以外几乎所有运动品牌球鞋的中底,认为那些与BOOST外观近似或者功能上高度相似的球鞋中底科技是这些品牌在‘抄袭’过去五年中最为成功的球鞋科技之一——BOOST。诚然,这也从侧面印着了adidas所打造的BOOST在运动科技中究竟有多么地成功。但是这项改变运动鞋产业走向的科技,并不仅仅是adidas一人的功劳,因为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BASF(巴斯夫)。

  BOOST的故事还要从ENERGY BOOST讲起

  距离adidas UltraBOOST问世至今已经5年有余,而第一双于2013年便搭载BOOST的adidas Energy BOOST则更早于让全球球鞋消费者接受并熟知这项科技的UltraBOOST。‘BOOST如何拯救adidas’这样的话题我们并不想再做讨论,因为全球的消费者早就对于这五个字母的存在甚至是性能烂熟于心,但是很少有人会知道,BOOST的原名,叫做Infinergy™。而研发出Infinergy™的公司,正是BASF。

  我们因为球鞋中底科技所知道的BASF,只是这间化工巨头业务中的冰山一角。

  1865年,Friedrich Engelhorn在德国曼海姆创立了BASF公司,最初,BASF的业务始于苯胺染料,如果你细查BASF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你会发现这四个字母代表的其实是‘Badische Anilin und Soda Fabrik’(Baden Aniline and Soda Factory),翻译为中文即为‘巴登苯胺苏打厂’。由于研制出甲基蓝,茜素和靛蓝,巴斯夫很快跻身世界颜料市场前列。经历过146年的发展,这家德国的化工企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厂之一。美国商业杂志《Fortune》将其称为‘全球最受赞赏化工公司’,而在德国所有公司的跨行业评比中,BASF的排名高居第二。BASF的客户遍及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的8000种左右的化工产品共分成5大部分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五大商业领域分别是化学品、特性产品、功能性材料与解决方案、农业解决方案、石油和天然气相关产品。换而言之,我们因为球鞋中底科技所知道的BASF,只是这间化工巨头业务中的冰山一角。

  BOOST的工作原理

  早在2007年,BASF便研制出了Infinergy™这一科技。2011年,adidas开始与BASF展开合作,一纸合约买下了Infinergy™的独家使用权,2013年,搭载BOOST科技的跑鞋开始面世,随着前面提到的UltraBOOST的诞生,到了2015年,adidas仅仅在跑鞋这一个领域,就卖掉了1000万美金的BOOST跑鞋,而BASF这一名字,也开始被化工业以外的人们所熟知。

  E-TPU

  时代开启

  由BASF公司首次研发出的E-TPU材质Infinergy™

  然而自球鞋诞生至今的数百年间,为什么BOOST的诞生能够被称为改变了球鞋产业历史,当然这离不开adidas本身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在这里我们也不做过多讨论,因为回归到问题的本身,我们还是应当将目光聚焦到这项科技的内核。Infinergy™也好,BOOST也罢,在了解这项缓震科技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化学的角度回顾一下在此之前,球鞋上所采用的缓震科技。应用于鞋材的发泡材料主要有聚氯乙烯(PVC)、橡胶、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氨酯(PU)。

  EVA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EVA发泡材料在球鞋制造领域中的应用都是最为广泛的,但是EVA亦存在着压缩形变高、回弹差、所用的化学发泡剂的分解产物存在毒难于回收的问题。直至当下,各大品牌的研发部门,还在通过混合改性等多种的方法来提高EVA发泡材料的性能。

  PU

  而另一种较高频率出现在制鞋工业上的材质则是PU发泡材料,这种材料由异氰酸酯、多元醇、扩链剂、助剂等合成,因为加工过程简单并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而广受关注,但存在回弹差、耐老化性能差、加工过程不环保的问题。

  E-TPU工作原理

  2007年,随着Infinergy™的诞生,以上两个较为传统的发泡材料的问题算是得到了较好的解决。Infinergy™的本质,是热塑性发泡聚氨酯颗粒(E-TPU——Expand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E-TPU通过发泡原料TPU颗粒制造,在经过压力和加热预处理后,每个的颗粒就像爆米花一样被炸开。在这个过程中,它的体积增加了十倍,生产出内部有微小封闭气泡的椭圆形泡沫珠。这些密封的气囊使轻质泡沫珠非常有弹性,并提供所需的回弹效果。单个小的颗粒中,都封装着一定量的的空气,而每一块adidas所采用的鞋底,都包含数以千计的这样的小颗粒。为了将它们转化成所需的形状,BASF用热蒸汽处理它们,颗粒的最外层稍微熔化,使它们粘合成稳定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颗粒内部的气囊结构并不会受到此过程的影响。如此看来,这种E-TPU材质的鞋底,像是一种含有无数分割气室的‘气垫’。

  E-TPU与传统EVA缓震性能对比

  E-TPU材质的弹性远远超过一般的弹性材料。由无数颗微球组成的运动鞋中底能够吸收跑步中足部遭受的冲击,并将其转化成能量反馈出来。E-TPU的另一大特性便是能够再很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其弹性,于是,以往球鞋到了冬天会变硬的问题被解决了,在冬天和夏天,自然环境下的温度对于这种材质所制成的鞋底几乎没有影响。同时,这一非石油矿产衍生物,更加易于降解。短则1-3年降解,长则3-5年,便可以完全被降解。

  开启疯狂的正是当年号称史上最强跑鞋的UltraBOOST

  在了解BOOST的本质究竟为何物之后,再回想过去几年中我们所穿的这些带有BOOST的球鞋,我们之所以能够深受E-TPU这项科技的的影响,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抓住新鲜感

  第一,这种E-TPU的科技从前不曾出现在之前任何一双球鞋上,所以能够带给消费者一种全新的体验与噱头。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品牌未曾推出全新缓震科技的背景下,出于猎奇心理和新鲜感,会有很多愿意尝鲜的消费者为这种科技买单。

  本身强大性能

  第二,E-TPU这种形式的缓震科技,本身具备着强大的性能,而adidas很好地利用了这一载体,将自己众多产品线均应用上了这项科技,为消费者培养出习惯。我们常开玩笑说,‘自己的双脚被BOOST惯坏了’,这亦从侧面体现adidas在BOOST科技上的成功,在adidas的产品矩阵中,定位较高的专业球鞋无一例外选择了BOOST这一科技,而在潮流线上,像是Kanye West、Pharrell Williams这样的顶级代言人,与adidas合作的顶级球鞋,也大都使用了BOOST。

  构建品牌符号

  第三,便是在前两个因素的影响下,‘BOOST’已然变成了一个符号化的科技,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便是对球鞋不太了解的人,也会去找寻与BOOST相关的球鞋。以笔者自己为例,在BOOST诞生之前,笔者的父母在选择运动鞋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便是Nike的Air Max系列,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ir Max给大多即便是对球鞋不甚了解的人的印象都是‘Nike标志性科技’、‘舒适’,而当BOOST在adidas的产品上得到普及之后,笔者的父母在球鞋上的选择便开始偏向了adidas,而他们所购买的运动鞋亦大多带有BOOST这项科技,在对球鞋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的他们眼中,BOOST代表的便是当下球鞋产业中最为舒适的球鞋,同时也是品牌最为顶尖的鞋款。

  催化剂

  官司

  在成型之前的E-TPU

  加速各个品牌都在将自己的产品‘E-TPU化’的催化剂,则是一直以来与adidas相爱相杀的PUMA。

  adidas与BASF一纸合约改变了整个球鞋产业的走向,甚至也逼迫着对手们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水平以达到与之抗衡的水平。而加速各个品牌都在将自己的产品‘E-TPU化’的催化剂,则是一直以来与adidas相爱相杀的PUMA。这两家分别由两个‘反目’的亲兄弟成立的运动品牌,于整个球鞋历史中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上文我们讲到,BASF公司2007年便研发出了被命名为Infinergy™的E-TPU的科技,而adidas与BASF的签约是在2011年,这中间的时间,BASF当然没有让这一好的科技被荒废。起初,BASF的合作对象并不是adidas,而是PUMA和另一家国产品牌,然而来自中国的这家国产品牌因为价格的原因未能与BASF达成合作,2009年,PUMA便开始与BASF展开合作,一同研发泡沫聚氨酯鞋底,并获得了四项设计的专利保护。而两年之后,PUMA与BASF中断了合作,据PUMA称,是BASF终止了合作关系,转而投向adidas的怀抱。严谨的德国人在签署合同的时候,在条款中明确了自己独家使用这种E-TPU的权利,也就是说,虽然E-TPU由BASF最先研发,但是除了adidas以外的所有公司,都无法使用这项能够改变球鞋历史的科技。

  搭载NRGY的PUMA Jamming

  鉴于巴斯夫BASF对于adidas的独家许可,PUMA被迫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继续研发生产用于中底的缓震材质。2014年,PUMA与美国公司Huntsman Corp展开新的合作。同年,Puma推出了其NRGY系列运动鞋,而NRGY与adidas BOOST一样,源自这种发泡后的TPU颗粒,非常适合跑步鞋款。在adidas用BOOST统治整个球鞋市场风光无两的时候,PUMA一纸诉状将adidas告上法庭,称后者‘偷走’了自己受到专利保护的中底科技,adidas则拒绝了这一说法,称虽然双方的中底确实相似,但仅仅是因为他们使用了相同的化合物。2015年6月,法兰克福法院驳回了PUMA的案子。他们支持adidas的原因是,认为BOOST的设计实际上取决于技术,使得adidas并没有其他选择。PUMA知识产权负责人Neil Narriman决定提出上诉,他认为‘adidas依赖我们的工具、研究和技术诀窍。’

  两家公司创始人之间的‘Drama’甚至被搬上了银幕

  E-TPU案件的胜诉,不仅为PUMA带来了奋起直追的转机,同时,更为其他的运动品牌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然而在这场官司结束后不久,adidas开始状告PUMA的NRGY侵犯了自己BOOST的知识产权,但是这场为期两年的官司却并没为adidas带来满意的结果,法院判决PUMA胜诉,虽然NRGY的上市因为官司被迫推迟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由于这场官司,PUMA可以继续合法地生产并销售自己的E-TPU缓震材质中底的球鞋。E-TPU案件的胜诉,不仅为PUMA带来了奋起直追的转机,同时,更为其他的运动品牌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E-TPU

  解禁

  顺时针方向由左至右:

  Reebok Floatride

  李宁 Drive Foam

  PUMA Hybrid

  Brooks DNA AMP

  E-TPU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发泡聚氨酯于球鞋上的应用开始变得更加广泛。

  距离BASF首次开发出E-TPU这种材质到adidas与PUMA的官司,已经过去了10年,在这10年中,开始采用E-TPU缓震材质的运动品牌更是不断增加。单是与BASF合作的品牌,就有Nike、Brooks、adidas子公司Reebok、李宁,甚至是与adidas打官司的PUMA。在adidas败诉之后,越来越多的BASF产品开始出现在了各大运动品牌的球鞋上,Reebok与BASF合作推出了Floatride,再搭配上自家的UltraKINT,这样配置下的Floatride跑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Reebok的UltraBOOST;李宁的旗舰篮球鞋WOW6、团队鞋款驭帅12都搭载了与BASF一同开发出的名为Drive Foam的科技;在NRGY之后,PUMA继续与BASF合作,开发出了结合两种高性能聚氨酯发泡材料——Elastopan和Cellasto的Ignite,在Ignite之后,PUMA甚至还拿出了NRGY与Ingite的结合Hybrid;Brooks使用了多年的DNA后,也找到BASF,将DNA与BASF的聚氨酯发泡技术相结合,以Elastopan运动型轻质材料混合制成一种新的聚氨酯发泡中底——DNA AMP,并同样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和回弹。这些都说明E-TPU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发泡聚氨酯于球鞋上的应用开始变得更加广泛。

  顺时针方向由左至右:

  361° Bound Air

  特步 X-Dynamic Foam

  小米有品 Uleemark

  ASICS HyperGel

  因为以上的品牌所采用的E-TPU均是以各个品牌与BASF官方进行合作,所以较少地因为E-TPU的使用遭到一些消费者的非议。而国产品牌或是一些小众品牌对于E-TPU的使用,则是这一类评论的重灾区。像是361°的Bound Air科技、特步的X-Dynamic Foam、小米有品的Uleemark以及中国乔丹所生产的一些搭载E-TPU科技的球鞋,甚至是ASICS的HyperGel,都经常受到消费者的诟病,认为这是抄袭了adidas的BOOST,而事实上,他们只是顺应了运动鞋科技进步的潮流,为自家推出的球鞋上应用了E-TPU这一当下性能较高的中底材质。

  国家政策支持

  在民间,大家通俗地将E-TPU材质成为‘爆米花’,而这种‘爆米花’科技的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乎成为了一项开源的科技,用通俗地话讲,只要你有原材料,并且掌握将其发泡、熔合的技术,也能够做出E-TPU这一材质。而在前文中,我们也向大家从学术的角度阐述了运动鞋使用E-TPU材质的优点,那么未曾与BASF展开合作的品牌想要使用这种材质,也无可厚非。作为一个制造大国,高性能环保型E-TPU发泡材质是中国鞋类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我国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中明确指出,支持TPU超临界流体微发泡轻量化技术研究开发,制备高性能E-TPU发泡材料,形成行业产业化生产示范。也就是说,国产品牌对于E-TPU的使用,是受到国家的政策所支持的。

  发展速度迅猛

  《中国化工报》的资料显示,2011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超临界流体绿色加工团队就已经开展了TPU超临界流体微发泡的研究。2013-2014年间,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晋江国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国盛新材料)达成合作协议,建立‘环保型高弹性E-TPU鞋材技术工程中心’,开展TPU超临界流体微发泡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实践。2015年1月,研究团队成功设计搭建了300吨/年的产业化中试示范装备,实现了30吨/月的生产能力,相关技术已经获得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项,公开专利3项,并着手申请美国和欧洲专利各1项,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中科院宁波所/国盛新材料是全球第二家拥有ETPU发泡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单位。值得一提的是,Saucony和FILA所使用的E-TPU中底材质,便来自于中科院宁波所的研究。

  E-TPU的再一次革新——adidas Futurecraft.Loop

  诚然,adidas当初与BASF的努力为行业内所有的竞争者铺好了后路,但是追根溯源地看,adidas也仅仅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在这里,我们终于要说回开头处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的这一类评论——‘抄袭说’。诚然,adidas当初与BASF的努力为行业内所有的竞争者铺好了后路,但是追根溯源地看,adidas也仅仅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在Infinergy™的基础上调校出了更加适合制鞋业所需要的比例,同时正值Kanye West的转跳,adidas借助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向全世界宣誓了自己对于BOOST的主权,并且通过与BASF的合同条款,稳定了自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占据的优势。但是E-TPU这种材质,并不是只有BASF一家公司能够研发推出,否则也不会有后来adidas与PUMA戏剧般地互相诉讼。

  试想当运动鞋诞生的最初,我们总不能看到有品牌将橡胶应用在自家的球鞋上,就说他是抄袭了第一家用橡胶制鞋的公司。与其说是BOOST改变了整个运动鞋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在球鞋科技发展的进程中,E-TPU成为了几乎所有品牌进步中的必经之路,他们只是比adidas晚了一些时间登上跑道,但是如今各大品牌都已经掌握或者正在掌握这一技术,与adidas进行博弈,究竟是adidas能够一路领先,还是有一匹黑马能够杀出重围后来居上,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也一定会出现更新颖、性能更佳的材质来替代E-TPU这一材质,到时候,谁又能够确保自己一定是第一个在这个未知科技上开花结果的品牌。

  现在,你还觉得他们抄袭了adidas吗?

adidas运动鞋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