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球江湖:披着篮球外衣的金钱游戏

中国野球江湖:披着篮球外衣的金钱游戏
2019年08月20日 14:10 新浪体育

  最近箭厂视频和王骢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个分为上下集的篮球纪录片,片名叫作《中国野球江湖》。这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了,两年前,一部名叫《随波逐流》的纪录片,曾经真实地为我们反映了中国野球的生存现状。

  在那个纪录片当中,纪录的主线分为两名球员,一名是李本森、一名则是克里斯。李本森曾经是CBA联赛的外援,在他少年时期曾经因为犯罪入狱,在出狱之后在各个国家继续自己的篮球生涯。

  他混迹中国已经有十余年了,离开职业篮球之后,他就一直在野球圈发展。所谓发展,也就是和各位愿意出钱的老板谈生意,谈价钱,通过自己的关系寻找球员,然后到指定的地方去打比赛。

  中国的野球圈,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你不是职业球员,你很难通过打球去赚到足够的钱养家糊口。但是在中国可以,一些二三线甚至四五线的城市,他们愿意在逢年过节去举办篮球比赛。而当地的老板们为了赢球,为了扩大影响力,就愿意去请更高水平的运动员来比赛。

  李本森就是在这样的浪潮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角色。你可以看到在纪录片里,他非常熟练地应付和老板之间的交流。在遇到自己不满意、不合理的状况时,他也非常果断,甚至当场爆粗口。事后他说,对付这些傻*就是得用这种方法,否则他们就会把你耍得跟个傻*一样。

  克里斯则是曾经在奥神队效力,奥神解散之后,他也就没了工作。这个时候有人联系他去打野球,只要能打上球,他就去了。来中国五年,他也打了两年多的野球了。奔波于各个不同的城市、乡村,和临时的队友们上场比赛。他说这么打球没有归属感,你会丧失自己的使命感,说起在北京夺冠的前队友孙悦,他满是羡慕。

  这部纪录片我们更多看到野球这个产业的阴暗的地方,出钱的老板们不懂球,打球的球员们也只是为了钱。和我们印象里的篮球背道而驰,但他就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国的各个地方,各个城镇。

  “如果要把他称作一个联赛的话,这就是个垃圾联赛。就像是接波比赛一样,打得都是一堆屎。”这是李本森对于野球的形容。

  而在《中国野球江湖》里,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积极一点的角度。这回王骢作为他们的经纪人跟着他们去巴中打一个系列赛。队伍当中的马克西已经过了40岁了,他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也38岁了。

  他曾经是一名职业球员,在澳大利亚拿过两次NBL的冠军。但如今他们都聚在一起,去完成这个野球的工作,去努力争胜,拿到属于自己的报酬。你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要面对的是简陋的环境,而且裁判的执教水平相当一般,很多时候他们还没有场上的球员来得明白。即便他们明白,有时候也会向着某支球队,在这样的比赛里,也都还有赌球的现象。

  你必须去适应这些,适应“面子”。出钱的老板找你来,就是为了赢球挣面子。所以你要给足他面子,他才会找你。很多时候你要适应一些所谓的人情,比如老板的儿子在你的队伍里,等会你得让他投两个。赛后你得和老板敬酒,尽管你不会,或者不爱喝白酒。但这就是现状,属于这个产业的一部分。

  在这个无比现实的世界里,结果意味着一切。如果这次比赛你们没能赢球,那么找你打球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有的时候一天需要打两三场比赛,每场比赛的间隔只有两三个小时,比赛的地点也不同。对于这些野球球手来说,他们永远要保持在最佳状态。一年要打两三百场比赛,这个量,比职业球员可要来得多得多。

  所以每个人都不容易,有的人看不起打野球的人。但任何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球员也是。在这些球员开始自己的篮球之旅的时候,他们也以为自己的终点会是NBA,但事与愿违,NBA终究只属于那么一小部分人,更多的人,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且也在努力。

  “荣耀应该来自于辛勤的工作。”

中国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