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晓:带队就是泡功夫茶 乡愁就是4小时的动车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4月22日10:02  东方体育日报

  李晓:带队就是泡功夫茶

  明天李晓将率领湖北中博队坐动车抵达上海——周日中甲第六轮赛事他们将客场挑战上海东亚队。这是球队的客场,却是上海人李晓的主场,也是他今年1月赴任武汉以来第一次回家。

  短短3个月期间,他经历过竞聘成功、招兵买马的“热闹”;为打造一支全新的年轻球队付出了辛劳;又有过面对主力球员拒绝续约,成绩不佳被球迷高喊“爬出武汉”的尴尬……

  不过,这位曾经沧海的老将对此波澜不惊,回首这3个月的经历,他只是拿自己的爱好——功夫茶打比方:“带队,就是泡一杯功夫茶……”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

  在这个赛季的中甲临开赛前两天,记者跟李晓联络了去训练基地探望,没想到找目的地颇费了一番功夫:

  “锦绣龙城”是李晓给出的地理标志,手拿一份最新版武汉城区地图,终于在三环南圈内侧一个叫“周家店”的地区找到了“标志”,但无人知道“中博”。“南湖社区里边!”电话里李晓又给出一条“攻略”,走了两站地找到社区大门之后又发现并非像他所说的“问问都知道”。灵机一动,打电话找当地一个同行,他来过这里,而且自己开车来过,说不好听点恐怕比李晓本人更能说得清楚怎么抵达目标。在叫不到出租车,只能靠双脚丈量半天之后,基地大门终于赫然在目。看门的人说起另一个名字——武汉光谷基地,“也许你说这个,知道的人多些”,原来这里附近是光谷的园区!

  除了偏居三环线一个角落而不为人知,武汉中博的这块基地硬件和环境相当不错,“阳光、健康、规范”主建筑上的标语似乎还是光谷时代的旧物,而赞助商中博已表态会尽快购入这块基地,让这支年轻的球队扎下根。

  上海人?武汉主教练?李晓没空去想“根基”问题,“从做球员开始,球在哪儿,人就在哪儿,低头踢球就可以了,管他上海武汉,当时去南昌也没想那么多,去就去了……”

  那天是下午2点30分训练,2点刚过,李晓一个人就一身“戎装”,戴上一顶棒球帽,拿着枚哨子走进了球场,训练用的球他得自己一脚一脚试过。还别说,44岁的人了,身手依旧敏捷,尤其站在球门附近时下意识地来一脚冷射,当年门前冷血杀手的嗅觉依旧。

  跑步、分队,还是几个武汉籍的助理教练在带,李晓只是偶尔上前做一些示范动作——相当标准的示范,他说自己不认为会因此形成教练组的“帮派”,倒过来,在“拒签”原主力和俱乐部高层闹僵的情况下,他却是唯一在公开场合很坦诚地和那些球员做交流的教练,“如果绕不开,你可以来跟我沟通,也许我能帮你找到合适的方法,但是首先要你来找我,你都不愿意找我,我怎么帮你……”训练休息的当儿,他又拉着一个球员“交心”。到战术演练的时候,一直面带微笑的他严肃起来,对每个细节要求近乎苛刻,做不到的随时会被他叫停或者朗声“提醒”……

  2个多小时训练结束,他自己已经是一身大汗,还得提醒球员:“可以去健身房练一练,但是别练太猛,最近伤病已经太多了,谁练伤罚款!”一边摇头,“都20多岁小伙子了,还是孩子一样,运动量小吧就兴奋,训练完还要‘玩’,直到玩伤;训练量大了呢,又叫苦!”

  洗完澡,离吃晚饭还有那么点时间,李晓就开始烧水泡功夫茶,他的会客室有一套红木精雕的功夫茶茶具,不过以他放在手边的茶叶盒来看他喝的茶很杂,有铁观音、有普洱、有毛尖之类的绿茶,也有粗犷的茶砖,显然他并不挑剔茶的种类贵贱,而是更在意泡茶的过程,“带队啊,就是泡一杯功夫茶!”提起茶壶轻轻倒茶的他突然冒出一阵感慨,“又是重头开始!急不得,慢慢地调整,慢慢地泡出味道吧!”

  “乡愁就是4小时的动车”

  东方体育:从南昌到武汉,你有没有切身地感觉到离上海的距离更远了?

  李晓:在南昌的时候我会开车6个半小时回到上海的家,现在要回家就去汉口坐动车,最快的是4个多小时,这个距离开车肯定开不动了。也好,暂时不回去了!老想着多打几轮成绩好一点,再看能不能回家。一等,就等到这个“客场”了!

  东方体育:足球职业化改革开始的时候,你是上海名将当中较早转会外地的,你感觉武汉和上海有什么最大不同?

  李晓:准确地说,我是第一个转会外地的。武汉和上海都是港口,但文化背景还是不同,上海是海洋文化,武汉更接近“码头文化”。

  东方体育:说“码头”,是不是觉得队内有一种过于偏重的义气感,甚至还影响到你的执教?

  李晓:我承认有一些,我相信俱乐部是想改变这种局面,否则会影响到这支球队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到这些球员的前途。毕竟,他们都20出头了,是成熟的关键时刻。如果他们在这样的时候还对球队产生消极的作用,那就很危险了。不是说影响李晓执教,任何人站在这位置上都要考虑。

  东方体育:联赛进行到第五轮,现在有两个主力球员——都是在武汉当地很有球迷基础的球员,都没有出现在大名单上,这代表一种“杀无赦”的结果吗?

  李晓:这结论不是主教练来下的,现在的情况是无法签约,他们上场比赛,谁为他们受伤负责?另一方面,两场胜利是没有他们取得的,俱乐部领导也不会忽视年轻球员的作用,蔡顺、桑一非这些很努力的球员为什么不能有更多锻炼机会?这些机会,当然就是那些还在做选择的球员让出来的。

  东方体育:看样子你对人员配备方面很有信心?

  李晓:赛季初的伤病状况逐渐好转,而且我们现在人数也不少,一队就有近30个球员,二队还有七八个……说到底,我认为武汉足球历来不缺人才,尤其中场的好球员不会少!当然,所谓球员的好坏,除了球场上的水平,还要看你怎么做人。

  东方体育:成绩差的时候,面对武汉球迷的骂声,你动摇过没有?

  李晓:没有动摇,但肯定有压力,武汉球迷很厉害,给我压力也给我感动,打平重庆力帆赛后,就有位老球迷来安慰我,他还是认可我们在场上好的一面,这些都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动力!

  东方体育:去年湖北队取得中甲第五,今年面貌一新,在取得两连胜之后,本地舆论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方向:热议你们冲超的几率?

  李晓:这个在赛季开始前就有了,武汉的报纸说我们实力怎么样,冲超热门什么的,那时我就说,这样高调对我们没好处,后来事实也证明了。我执教这支队伍,是当做一支年轻的、全新的球队来带,更看重锻炼队伍、形成自己的打法,我经历得够多,你没什么打法、特点,冲超成功又怎么样?

  东方体育: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你执教湖北中博队至今的心情?

  李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江城竞聘上位

  今年年初,因为赞助问题差点退出的中甲俱乐部“武汉绿茵”,终于在中国足协注册截止前一刻确定了新赛季赞助商——去年曾阶段性赞助球队的武汉中博置业正式入主,经过公示该俱乐部正式更名“武汉中博职业足球俱乐部”,并以“湖北中博”为队名征战2011赛季中甲。

  球队的变化并非只是更改名字,经历去年和当地职能部门“你退我进”风波后卷土重来的中博置业,牵手几家赞助商允诺新赛季投入达2000余万元,显然不甘心做一个只管花钱的“冤大头”,而是明确要主导球队的根本性变化,标志之一就是以原主教练李军为首的教练班子“改组”,俱乐部以社会公开竞聘形式招来了曾在武汉职业足球史上留下一笔的前国脚李晓担任新主帅。李晓自2008年率当时的南昌八一衡源冲超未果后引咎辞职,一直闲赋在家,“我一直很想再做足球方面的工作,刚刚从国外回来,知道武汉有这样的机会,我自己当然想再努力一下。”而这时李军正和范志毅等一起在昆明研读A级职业教练证,期间他也匆匆赶去参加了竞聘但结果并不理想……最终1月下旬李晓正式履新,随即开始了球员遴选和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武汉队的主干力量是1989年后生的本土球员,都是由李军从他们青少年时代带队练起,目标全运任务的班底,另外再加上郑斌等几个“老武汉”。赞助商和主教练的更替必然引发阵阵“涟漪”,而由于特殊原因,去年武汉队主力收入很高,新俱乐部管理层对此颇有异议,希望改为“低薪高奖”,把收入和成绩挂靠,打破个别主力“铁饭碗”,当然,这由新任主帅李晓来实施的……这些因素暗流涌动,让李晓上任不久即遭遇对立:俱乐部和几个绝对主力签约失败,李晓不得已在训练之外,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做思想工作。截止今天,依旧有两位上几个赛季队中的前绝对主力不愿签约,俱乐部管理层对此也几乎失去了耐心。

  李晓到队之后,看到队里球衣质量很差,靠自己的人脉积累从上海找来美津浓赞助装备,一如当时他在南昌起家时;球队缺兵少将,还有主力“拒签”,又是李晓靠人情招来曲少言、黄洁等实力球员,还重用鲁能足校培养出来的武汉籍年轻球员蔡顺、桑一非等;此外,做队员时就善于动脑的他还专门按武汉足球特点制定了几套战术……尽管如此,留给他磨合的时间太短,国字号集训抽调又导致吴龑、梅方等主力受伤。3月底中甲开战,武汉队一开局就两连败!

  湖北足球氛围很浓,球迷痴情、狂热、直来直去,看台上“下课”声很快提升为“爬出武汉”,李晓的压力骤增。第三轮,在主场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因为裁判争议判罚导致重庆力帆最后时刻扳平比分,那场赛后李晓甚至缺席了新闻发布会,由此传出他口头请辞的消息,倒李晓的呼声更是达到高潮……所幸在这危机时刻,俱乐部董事长王细南力挺李晓,还直接当场指出队内一些问题。此后两轮,队内的一些暗潮消退,年轻球员三军用命,取得两连胜,帮助李晓暂渡危机。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中甲联赛专题  中甲积分榜

更多关于 李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