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根宝潜心崇明梦想足坛教父 九年6000万换全国冠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22日16:30  中国周刊
徐根宝潜心崇明梦想足坛教父九年6000万换全国冠军

徐根宝的足球梦

  四年前,体育记者姬宇阳和一帮朋友去崇明根宝足球基地垂钓时,目睹了这样的场景:徐根宝向每桌客人敬酒,站在大堂的一块石头前跟游人合影,结束后,基地的工作人员会向客人收取费用。

  那时,姬宇阳才知道,运作崇明足球基地,巨大开支快要耗光徐根宝的所有个人积蓄。

  崇明岛上的这个足球基地,是徐根宝花费十年时间建立起的王国,在接连率领基地的孩子冲入足球甲级联赛,拿下全运会的冠军后,他离自己最后一个梦越来越近了。

  给银行打工

  崇明,上海最后一个县。去崇明要开车穿越上海的整个市区,驶到最北一个荒僻的码头,然后坐一个小时的船才能到。徐根宝足球基地深藏在崇明岛腹地中,那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1999年,徐根宝在大连万达队遭遇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滑铁卢(第一次滑铁卢是国奥兵败吉隆坡)。那年,因大连队联赛战绩不佳,徐根宝下课。赋闲在家的他无所事事,搞网站,拍专题片,写了一本书,叫《风雨六载》。

  2000年初,他去上海崇明参加《风雨六载》签名售书,在摆渡船上邂逅崇明县县长。县长问他退下后想干点什么。徐根宝说,想搞青少年足球。于是,县长建议徐根宝来崇明搞足球。在崇明县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南首,徐根宝被震住了:那是一片近300亩的森林,两条河流包围住一百亩左右的闲置用地。徐根宝说,我要租下它。

  起初,徐根宝的心理底线是,800万,这是他的全部积蓄。但2000年6月1日,当第一铲奠基土挖掘后,花费就开始变得不受控制。徐根宝不仅将原有土地从租借变更为购买,还并入一片桃林。在他的构想中:基地需要三片半室外训练场,一个室内训练场,此外,迎来送往的比赛接待,需要相应的宾馆住宿设施。

  2001年10月基地完工后,徐根宝的总投入已达到了3000万元,不但全部积蓄投入殆尽,还向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一年光利息就要还140多万元的。徐根宝的弟子谢晖评价这种投资方式:风险大,像在为银行打工。曾是上海中远的老板徐泽宪问过徐根宝:“你这个‘经营’准备多少年见效?”徐根宝说:“我喊出‘十年磨一剑’,总要十年吧。”徐泽宪感慨:“没有任何一个商人可以承担十年投资的风险。”

  那时,很多足球圈内人很不解:徐根宝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搞基地。像他这样的教练搞青年足球,最普遍的模式是跟企业、俱乐部合作,或者挂靠一个现有的足校。

  “他性格使然,控制欲很强。既然自己搞,就必须由自己掌控。”上海《新闻晨报》的陈志强说。徐根宝的朋友张晓露说:“他一直觉得当教练很被动,被俱乐部炒鱿鱼,被球员做。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握,就注定失败。”

  和其他足校不同,徐根宝不以招生赚钱为赢利。小球员处,徐根宝收取每月600元,包吃住,后来调整到800元一个月。徐根宝算过一笔账:一个小球员,一年包括服装、文化课,比赛等费用,要倒贴花2万元左右。不得已,徐根宝开始四处“卖面子”:万达老板王健林作为朋友,曾赞助过基地100万元;美津浓、金嗓子、娃哈哈等企业无偿赠予一些装备。

  徐根宝也在努力“开源”:他和崇明旅游局联系,把基地作为景点,游人参观收五元门票;每月能有几千元的门票收入了。足球宾馆周末接待旅游会有一笔收入;还有足球周边产品的售卖,比如徐根宝把足球厂商赞助的足球,签上名,卖100元1个,周末人多时,能卖出去四五个。回忆这段日子,徐根宝说:“我要陪客人拍照、签字、吃饭,还有,卖书、卖邮票……当然都要有我的签名的,我是有签必应……”

  但零散收入不足以应付每年高额的贷款。2001年,徐根宝接受上海中远俱乐部的邀请再度出山,临走前,他跟队员说,我不是不管你们,是出去为你们赚钱!2002年,在完成“赚钱”任务后准备“收山”时,正逢上海申花战绩不佳,徐根宝又救火申花,但结局惨淡,联赛中途被更年轻的吴金贵换下。

  再次回到崇明岛训练基地后,周遭一切又从热闹回归安静,身后一大帮小孩子哇啦哇啦叫着。徐根宝觉得,也许老天就是让他好好搞崇明基地。他有一种冲动,想喊一嗓子:‘孩儿们,操练起来!’

  2001年到2005年是徐根宝最困难的时期。SARS时,宾馆空了,年底拿全年财务报表一看,账目是负的。宾馆一年要做800万到1000万的营业额才可以养队,现在这点收入连利息都还不起。

  于是,徐根宝卖了一批小球员。90多个队员,他精挑细选了20多个精英——其他的,转会的转会,去别的足校的去了其他足校。

  徐根宝在基地养了一只贵妇,起名叫“曼联”。他说,没事叫叫它,可以时刻提醒队员:我们要朝着怎样一个目标去奋斗。

  与徐根宝相交甚深的上海足球记者张晓露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已经59岁的徐根宝在办公室里弹钢琴,尽管指法略显僵硬,却铿锵有力,一曲《致爱丽丝》弹得酣畅淋漓。弹完后,徐根宝说:“我不识五线谱,这首曲子是我看着老师的指法,死记硬背下来的。我就是这么一种人,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掌控者

  2005年,“徐根宝足球基地”变成“东亚俱乐部”,这一转型日后被外界看作是“崇明模式”成功的重要原因。但当时,徐根宝是被动的。

  2005年下半年,崇明基地举步维艰。上海市一些领导得知后奉劝他:“你这样零敲碎打总不是一个办法,还是想法联系一家大企业,搞俱乐部吧!”

  经市里领导和上海体育局的联络,拥有上海体育场、上海大舞台等产业的东亚集团出资,徐根宝足球基地转型为东亚足球俱乐部。

  熟知这一过程的人都知道,东亚集团具有政府背景,上海政府此时的介入,有很强的所指性:刚刚结束的十运会,上海足球成绩不佳。此时请徐根宝再度出山,是为了四年后,十一运会做准备。“上海足球一直有很强的政府性,当时,申花俱乐部已经失去控制,球迷非议很多。上海政府扶持徐根宝目的是重新掌控足球。”一位上海足球圈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他揣测:“可能当时,政府和徐根宝就已经有一个私下协议:政府帮你搞这个队伍,2009年,你拿全运会冠军。”

  徐根宝足球基地以折合股份形式加入东亚足球俱乐部,东亚集团提供职业联赛所需费用,日常开销和部分银行贷款。张晓露对这种合作方式做了一个比喻:“这就好比,你家有9块钱,我家有10块钱,我们合在一起过日子。原来你家这9块钱怎么花,是你家的事情,现在这19块钱,怎么花,是市场的事。”

  《体坛周报》的资深记者颜强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俱乐部可以解决足校的弊端。“足校没有输入输出。但俱乐部有,可以直接参加职业联赛,有资本运营,有盈利点。”

  徐根宝跟媒体也解释转型初衷:我讲十年磨一剑,磨剑就要经历三个过程。首先是我‘自己磨’,已经磨了5年了,可以告一段落;然后是‘合作磨’,就是找一个合作对象,我们找到了东亚集团进行合作;将来很快就会进入‘市场磨’,也就是从乙级联赛打起,要赢球,要赢得市场,这是最困难的一关。

  2006年,徐根宝开始率队打乙级联赛。与其他职业球队不同,徐根宝拥有东亚俱乐部的绝对控股权。名义上叫“东亚俱乐部”,但徐根宝兼任俱乐部主席、运营公司总经理和主教练。

  2007的乙级联赛,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上海东亚队拿到了第一张通往甲级联赛的入场券;现在,征战中甲两年的东亚俱乐部每年有900万左右的赞助费,徐根宝基本不用为钱所累。因为徐根宝受命组建两个年龄段的球队,承担为上海征战全运会的重任,上海市体育局还每年拨款200万元给上海东亚队,有了这笔资金,徐根宝在2006年招收了1993-1994年龄段的球员,俱乐部开始了梯队建设。

  2009年,徐根宝率领自己的弟子,如愿拿到了十一届全运会的冠军。赛后,他感叹,9年了,投入高达6000万,我这是在真正经营足球产业。

  向来喜欢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足球的周文渊也撰文对徐根宝大加赞扬:东亚成功意义非凡,不仅意味着徐根宝耕耘数载后,这批嫡传徒弟终于出师,还意味着他的布满艰辛与风险的二次创业获得了初步成功。

  不可复制

  所有足球圈内人士都认为:徐根宝的崇明模式,不可复制。因为足坛只有一个徐根宝。

  在徐根宝退隐崇明岛时,上海球迷曾搞过一个上海联队,在主教练的评选上,徐根宝仍以50万的票数高居榜首——可见他在上海滩极高的知名度。在最初创办足球基地时,徐根宝是在“卖脸”。据说,他最初向银行申请的2000万贷款,并不完全合规。因为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向一个教学机构投放那么多贷款,徐根宝拿下贷款靠的是人脉。

  现在上海东亚主场赞助商是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公司董事会内部对拿出大把资金搞足球表示质疑。但公司领导坚持和东亚队续约。公司总经理张正权被问及这一“投资”何时收手时,说:“我们叫超日。当然是中国足球超过日本的时候,相信那时候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来支持徐根宝。”上海滩的很多足球人士都认为,因为徐根宝,才会有这么多企业愿意出钱。

  2009年,徐根宝的口号是“带东亚冲上中超”。最近,中甲联赛接近尾声,东亚队输了很多不该输的比赛。与徐根宝相识近十年的张晓露向记者点出了其中的问题:“有些委屈,说不出来,跟中国足球圈背后的事儿有关。”

  在东亚俱乐部,徐根宝不允许给队员改骨龄,他跟所有人说,五年内,我不要成绩。“中国球员为什么要改骨龄,就是因为教练要出成绩,拿职称。“

  所以,徐根宝的“崇明模式”影响了一些人的利益。“如果上层有人看明白了(徐)这条路是对的,那肯定要翻回头,找另外一批人算账。”张晓露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坦言,“掌握足球一线队的有些人,未必想让足球水平上去;而真想让足球水平上去的人都不是实权者。徐根宝待在这个圈子里这么多年,他早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要改变,要解决。”

  张晓露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徐根宝一开始就没有和足球俱乐部合作的深层原因:

  他(徐根宝)跟俱乐部的利益不一样。买球或不买球?良心冲突,利益冲突,怎么解决?现在,他把队伍带出来,成型了,再成立俱乐部,外界就很难干预。另外,外界评价他清高也好,固执也好,他始终有梦想,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梦想背后

  但徐根宝的“崇明模式”背后存在巨大的隐患。

  从创建初始到冲上甲级联赛,徐根宝几乎是独揽大权:他请过一个法国教练帮,后来发现队伍变得散漫,于是辞退;东亚俱乐部曾派了些人协助搞宣传,后来,徐根宝抛开这些人,直接让自己手下的人负责宣传。

  “他不放心任何人。现阶段看来这样的集权是好。但未来呢?比如冲上中超联赛,他还有那么多精力吗?他的判断力下降了怎么办?各方利益如何平衡?”张晓露跟徐根宝聊过,他说,徐根宝最近也在思考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请专业人才管理俱乐部,但现实是,他还请不起。

  一个足球圈内的人提醒过徐根宝:别让这帮小孩在甲级队里学坏。前不久,东亚俱乐部一个小队员被人买球,小孩跟徐指导汇报。但如果进入中超后,利益大了,这批孩子还会汇报吗?”

  徐根宝不知道答案,他现在能改变的,都已经在自己的足球王国里一一实践。至于未来如何。他不能掌控。他常常说,有些事,人能左右,有些事,人不能左右。当申花教练时,他牵头组织过一支名叫02有线的青年俱乐部,取名“02”,是希望这批孩子在2002年打上中超。而后,02俱乐部几度沉沦。2002年,上海申花意外重组,买下“02”——徐根宝说,我应该信命。

  在成立足球基地后,徐根宝只跟媒体发过一次火。那是U14组队的那一天,新闻报道用了他和夫人的合影。徐根宝大吼说:‘中国曼联’不是家族企业,将来,我是要把它交给上海,交给中国足坛。”

  这是一个老人的梦——在中国足坛,从“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到“全运会一定夺冠”,徐根宝总是做着看似不切实际的梦。

  崇明基地是徐根宝人生最后一个梦想,在基地最困难时,曾有地产商开价800万买这块风水宝地。外界盛传,徐根宝有些心动了,但最终还是没卖。“他心动?这是谣传。”张晓露回忆,“他跟我说:‘卖了地,我是一个拥有了800万的富翁,但我的梦想是成为中国足坛的教父。’”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徐根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