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传转”远未成型
可以说基地的最初阶段,根宝是以不同的风格来打造球队的,90多位球员自然也是按照他们的风格“分配”到不同的球队,但是后来队伍合并、球员整合,逐渐只剩下两支队,或者说“一队两组”,这时就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围绕一些球员的技术打造队伍,还是以打造整体战术为先?
显然,“接传转”是根宝“十年磨剑”的核心,当队员的技术和球队战术同样处于发展瓶颈期时,选择整体是自然而然的,这个,还有纪律的问题。根宝也说过,2007赛季他下决心不再续聘法国教练,就是队伍中的纪律涣散影响到了整体的发展,在球星和球霸之间把握不好距离,就将前功尽弃。
应该可以看到,目前这支东亚队的“接传转”有口皆碑,而这支队伍中球员的技术能力还是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体现——比如武磊在前腰、曹■定在后腰,姜至鹏、战怡麟的突破,柏佳骏的硬朗,以及吕文君和朱峥嵘的“机会主义”……当然这些技术特点多少有点掩盖于整体流畅接传之下,比如,我们可以从进球数得出结论说前锋射门机会把握不好,但是仔细分析,或许更大的决定因素在于中场配合的流畅性和合理性,防守的性质也是一样,敢于用1.65米的柏佳骏做核心中卫,就是基于防守体系的整体性上的。
从这点说,目前“接传转”只是表现出超越对手的亮色,但远未到成型,还是希望根宝继续抓下去。
东风压倒西风
在以往的很多足球报道中,教练和队员好像注定是一对矛盾体,就连曼联老爵爷弗格森也不可避免地和小贝闹出了“更衣室飞靴”事件,而徐根宝的个性更是不言而喻,“不被队员反对的教练就不是好教练”,也许是最鲜明的证明。
当然,现在他的威信和东亚队员们的“温顺”,比起以往他带的那些刺头来要好很多,但是不久的未来,他会再度面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对抗吗?
根宝并不担心,他的依据是他并不以个人好恶,而是以足球发展的客观需要、正确与否来判断事与人,如果一些正确的理念得不到贯彻,或者一些错误的理念深深埋植、产生恶果,那么他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纠正的,最直接就是和队员的正面交锋。
有人说,抛开是非而言,这至少对球员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对此观点根宝似乎也没有根本性地否定过。
人的成长是个大话题,根宝是个相对成功的教练,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教育思维模式,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经验教训,不能轻易全盘否定他,因为至少中国足球还没有别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付出过这样的代价。但是,同样带着善意,我们冀望他在严厉和鼓励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这也可以成为中国足坛共享的财富——像他打造的“中国曼联”一样。
东风、西风,八面来风!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张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