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金志扬:北理工成功保级意义何在 市场决定培养体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16:25  竞报
金志扬:北理工成功保级意义何在市场决定培养体制



  中甲第13轮北理工2比0战胜北京宏登,这是与这支球队一起走过了7年的球队主力王强最后一战。

  2007年7月2日,北理工足球队前锋王强在最后一次代表球队出场后脱下了球衣。即将研究生毕业的他,将到校园外的广阔天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10之前,王强渴望着成为一名职业球员,10年之后,怀揣硕士毕业证书的他成为了一家公司的白领。这同样是金志扬在追求的结果,他希望每一个踢球的孩子都能有上学的权利,并让知识成为他们在无法成为职业球员后的谋生手段。“足球回归教育。”这句话在金志扬的嘴里不知被说了多少遍,他早已不再单纯地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足球教练。如今,他干脆把北理工主教练的位置让给了昔日弟子曹限东,自己退居二线。现在,64岁的金志扬的头衔是教授,而他更愿意人们把他看作一个改革者。

  球队成绩

  留在中甲让我们更硬气

  竞报:一年中甲联赛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金志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拓了思维模式。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所以我说,北理工球队的成绩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让足协和很多人意识到了还有这么一种模式存在。

  竞报:今年北理工成功保级,学生军留在中甲的意义是什么?

  金志扬:理工大学队今年在中甲立足,完成保级是很有意义的。这为其他高校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今年大学生联赛的冠亚军明年就可以直接参加乙级联赛。大学足球的开展将起到龙头作用,辐射到高中、初中、小学。一旦校园足球形成了一条龙体制,那么我国的足球人口又是怎样一个基数。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界对体育回归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大有前景。同时,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理工大学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学校足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北理工模式

  我的尝试非常有生命力

  竞报: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放弃?

  金志扬:经费不足是最大的困难,但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实际上,我当初选择了这条路,就想到过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件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必然要经历波折,但我依然会坚持下去。

  竞报:你认为你所坚持的这种北理工模式,在中国能被推广吗?

  金志扬:我不敢说我的方式就是绝对正确的,但至少是一种尝试,是一种对旧有模式的否定与批判。现有的青少年培养模式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我现在就是在进行这种尝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方式被人们尝试。徐根宝那也是一种尝试,不过北理工的这种模式,我认为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行动初衷

  学校足球很有提升空间

  竞报:很多人都在心里希望能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真正去实践的却没有多少,是什么让你在60多岁的时候离开职业足球,选择校园足球,并立志以此改变中国足球的青少年培养模式?

  金志扬:一方面,我从国家队回来后,国安已将我的人事关系放到了人才市场,我成了无处可去的人。这个时候,北京理工大学把我的关系要了过去,让我成为了学校的教授。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士为知己者死,我要用我的能力去回报他们。另外一方面,我意识到中国足球在青少年培养的模式上必须要有所改变,而体育回归教育,回归学校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因此,我决定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竞报:学校足球的哪些东西打动了你?

  金志扬:2002年世界杯后,我从国家队下来,大学生体育协会组建球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足协就推荐了我。去之前并没有想那么多,但两个月的接触过后,我深有感触。那时,国安队的替补队员踢不过我们。虽然这些孩子在人大附中的时候接受了正规训练,但跟职业队的球员是没法比的。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就获得了质的飞跃。当时,我就觉得学校足球有搞头。

  梯队建设

  体教结合解决人才匮乏

  竞报:很多俱乐部都有自己的梯队,而且每个俱乐部都有两到三支梯队,单从足球角度来说,这是否能够保证人才需要?

  金志扬:就靠那几支梯队是远远不够的。拿国安举例,1985年那一批球员上到一线队后只留下了两到三个,而1987那拨一个都没留下,这说明什么,我们的培养有问题,选材面太窄。而欧洲一些先进的足球国家,通常每个国家有上万个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他们都是业余性质的,学生每天上课,业余时间去训练。可以说,正是这种庞大的基础保证了他们能不断涌现出足球人才。

  竞报:所以,在你看来,学校办足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金志扬:没错。现在很多家长已经不愿送孩子去踢球,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不到希望。足球淘汰率那么高,那些踢不出来的孩子怎么办,家长不得不考虑。如果把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放在学校里,那么这些喜欢踢球的孩子就能在学足球的同时也不耽误文化课学习,即使将来没有能够踢出来,也能保证足够的教育。像日本、韩国正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我们虽然无法照搬他们的模式,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会发现青少年培养可以有别的模式。

  竞报:教育对培养足球运动员是必要的吗?

  金志扬:要记住,我们在这里说的其实不仅仅是培养运动员,不仅仅是培养足球运动员,而首先是培养人。如果拿牺牲很多人的受教育权利来换来少数几个人成为优秀的运动员,那显然是不应该的。而且,足够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一名运动员来说同样如此。我们说在学校里培养足球人才,是希望他们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成长,能够接触社会,接触同学,接触老师,接触课堂,接触自己的父母。我们无法要求一个人既能当球员,又能成为科学家,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应受的教育。

  竞报:我们知道曹限东将成为北理工队主教练,你为何选择退居二线?

  金志扬:我年龄大了,很多具体的事情做起来比较累,曹限东来了之后主要负责球队的具体事务,我当总教练。

  竞报记者王亮

  经济规律

  市场决定培养体制

  竞报:当初的集中培养体制也曾培养出很多优秀运动员,你真的认为一定要去找出一种新的模式吗?

  金志扬:这是一定的。几十年的从业经历让我太了解中国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是怎么回事。现在,国家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在体育范畴中,却还留有计划时期的体制。可以说,集中培养的方式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前苏联而形成的。那时,我们的国力很弱,但没钱还要把体育搞上去,所以就把一些人圈在一起,把不多的钱用来集中培养他们,让他们练,这些人很早就脱离了文化课教育。

  应该说,在当时的特定时期这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模式直接导致了对人的教育不够。那时还好,运动员从体工队下来还能分配工作,即使没出成绩国家也能给找工作。但现在不是了,运动员没练出来,谁给你去找工作?你又没有一技之长,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现在足球进入市场化了,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我们的青少年培养模式还是在走老路。就拿国安来说,十几岁的孩子就远离学校,远离父母,被关在香河训练,这让他们缺乏一种正常的生长环境。所以,培养体制必须改变,否则市场是不会接纳的。

  球员 金俊植    杨思源    袁微    姚远    于飞    卢斌

  进球数  4    4    4    3    3    2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