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足坛欠薪事件比比皆是 青岛海信成了中甲多哥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8:30 南京报业网-南京晨报

  继中超西安国际队传出欠薪风波后,中甲球队青岛海信教练组集体请辞,球员以罢练罢赛讨薪,中国足球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去年联赛刚开始时,陕西国力俱乐部因欠薪事件被中国足协逐出联赛,这一处罚开了因欠薪而开除俱乐部的先河。但是,国力事件已过去一年多了,欠薪却始终没有停止。尽管在中超易帜时,足协对俱乐部赢利能力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但是,现在看来,这样的规定更像是纸上谈兵。足球联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国际球员连民工都不如

  在四川

冠城解散、重庆力帆即将降级的情况下,从上海西迁的国际俱乐部俨然成为西部足球的最后一面旗帜。然而,年初红红火火入驻西安的国际,短短的6个月后又曝出欠薪丑闻。

  年初,国际西迁后队员收入增加的传闻最终沦为假象。“不要说增加了,我们求着不拖欠就不错了,现在又有快3个月的工资没发了。”俱乐部的做法非常狡猾,让队员有苦说不出,“到3个月就发一点,足协也处罚不到。”按照足协规定:拖欠工资三个月的俱乐部将被扣除联赛积分3分,拖欠工资6个月将扣除6分,拖欠全年工资的俱乐部,球员将以零身价自由转会。这条规定给俱乐部钻足空子。“拿年薪的被拖欠,每月拿四五千块工资的队员也遭拖欠,这样的环境,真让人没法活了。”对此求证俱乐部工作人员时,他们同样满口无奈,“大家都拖欠啊!我们也拿不到钱。”

  如果说拖欠工资尚可理解,那球队日常开销拮据就更触目惊心。“刚到西安,我们每天的伙食标准是30元。后来,到休息日,居然一天只有15元。15元啊!在宾馆里每顿只能吃碗面。”队员们气愤,更无奈,“还有呢,现在生个病,去做个核磁共振、拿点药,这些钱都要球员自己来垫付。”也许说球队涣散有些夸张,但球员们情绪低落是毋庸置疑的。“本来就背井离乡,别人以为出来赚大钱了,但却根本连钱都拿不到。人家农民工还可以讨薪,我们连农民工都不如了。”

  海利丰成了中甲的多哥队

  青岛海信队闹出大新闻:左文清率教练组集体向青岛海利丰俱乐部提出辞职!队员在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表态,要以罢练罢赛的方式来支持教练组!这与

世界杯上多哥队发生的那一幕是何其相似,这无疑是本年度中国足坛最强的一次
地震
!前天上午,海利丰俱乐部召集全体教练、队员召开会议,讨论对上轮比赛表现不正常的队员张波的处理意见。当会议即将结束时,主教练左文清率助理教练纪玉杰、刘兆旭、李斌向俱乐部提出辞职!加上此前因身体原因已经向俱乐部提出辞职的守门员教练王灏,海信队5名教练已经全部离岗。

  海信队员们表示,要以罢练罢赛的行动来支持教练组。原定下午3时30分的训练,没有一名队员出现在训练场上。“教练组是在为我们争取应得利益才辞职的,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在俱乐部不给我们一个明确答复的情况下,队员们将罢练罢赛下去。”几名老队员这样说道。

  教练组集体辞职,球员集体罢训甚至准备罢赛,这在中国足坛还是前无古人!而引发此次强震的原因,是海利丰俱乐部日益严峻的工资奖金拖欠问题,目前矛盾已经相当尖锐。

  钱在哪里?

  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能踢上职业联赛的球员一度成为全社会所羡慕的人群,道理很简单,他们拥有着绝大部分人所没有的高收入。但当中国足球进入中超时代,这群曾经风光的人终于感到了“足球严冬”所带来的“副作用”———俱乐部大面积欠薪。

  毫无疑问,目前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最低谷,所有中超俱乐部也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存压力。俱乐部要维持生存,必须要有资金,既然从足球市场中不能赚到相应的资金,那么只有“黄世仁式”地从球员们的工资中克扣了。拖欠球员们的工资自然也就成为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其实,我们在同情球员们辛苦一年,无法拿到自己相应回报的同时,也应该同情一下中超俱乐部的经营者们。大环境的不景气,使他们无力支撑球员们的高工资成为一种必然。既然出现了这么大幅度的欠薪,那么老板们是不是应该意识到,虽然限了薪,但职业球员们的工资还是有点高?既然当初职业联赛红火时,球员们收获了旁人无法企及的高薪酬,那么当联赛进入冰点时,球员们是否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呢?

  中国足球在最低谷的时候,无论谁都必须让别人看到自己是物有所值,否则“大面积欠薪”这种事情只会最终让大家见怪不怪。

  12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0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