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再创中国足球换帅新纪录 湖南为何玩不转足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6月29日10:02 《足球·劲体育》 | ||||||||
随着李辉的离去,湖南湘军创造了一项中国足球的新纪录:谢育新执教湘军34天,米罗西74天,李辉48天。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三位主教练相继下课。 曾出过许多伟人的湖南,为什么偏偏玩不转一个小小的足球呢? 湖南并不缺少热爱足球的有志之士,也正因为如此,八一队也选择了湖南湘潭作为
自2003年7月31日传出当时正在湘潭征战甲A联赛的八一队即将撤编的消息后,喜欢足球并一直有心于为湖南组建一支职业足球队的有志之士就开始打起这支“铁军”的主意来,其中前奥运冠军熊倪成为与八一体工大队谈判的正选“前锋”。在2004年元旦刚过,熊倪就陪同准备出资购买球队的科力远集团老总钟发平博士前往北京,就收购八一队与八一体工大队进行最后的谈判。但经过接触,进展不大。2004年1月5日下午两点,经中间人牵线,熊倪又与重庆力帆队谈判代表黄雪松和吴政在北京雪松酒店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谈判。而第一次接触,双方就基本达成转让和收购意向。2004年1月7日晚,当时已经患重感冒住院的熊倪与力帆方面在落实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后,于当天签订协议,并在当晚22时,湖南方面即召开收购力帆队的新闻发布会。于是,中国足坛又一家“行政命令,企业出钱”的俱乐部诞生了。 之所以说“行政命令,企业出钱”是怪胎,是指其运作模式的非市场化。实际上,湘军的这种生存模式在目前的中国足坛是可以找到“可比因素”的。最典型的是一支北方的中超球队,那家俱乐部就是由一家企业出资,而由政府部门管理,即投资权与管理权是分离的。然而,同是“行政命令,企业出钱”,为什么那家中超俱乐部目前仍活得有滋有味,而湘军却四处碰壁?当中又存在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家中超俱乐部的“话事权”在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人手里,而且出资方是一家财雄势大的国企;同样模式下的湘军却非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操作,而且出资方科力远集团也只是一家民营企业,每年要出以千万计的资金来维持球队的运作无异于要他们的命。于是从2004年7月起,就断了湘军的“奶”。也就是从断奶的那一天起,湘军开始陷入生存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