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好的淡化剂。一度风风火火的“扫黑”浪潮春节后已经沉寂:杭州当地的媒体只字不提“黑哨”;几大专业媒体休刊,关于“黑哨”事件的报道更难以形成规模;而网上关于“扫黑”事件的报道更是寥寥无几。
《焦点访谈》正面讲足球
就在人们沉醉于春节的快乐气氛时,央视以另一个视角介入足球报道。2月18日的《焦点访谈》播出了题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是中国公民·道德篇》的节目。节目的内容主要是对中国队队长马明宇的访谈。
整个节目的基调基本上是从正面、以宏扬主旋律为切入点对中国足球进行报道。
此前,同属于央视新闻评论部的《时空连线》和《新闻调查》等栏目在“扫黑”事件进入高潮时,也争先对“黑哨”事件进行报道,不过这两个栏目都是以热点新闻追踪的形式介入报道的,其基调和切入点与《焦点访谈》截然不同。
《焦点访谈》的正面报道是不是一种暗示,暗示“扫黑”事件的报道热度要下降呢?为此,记者与央视新闻评论部取得了联系。负责这个节目策划的杨继红小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杨继红告诉记者,《我是中国公民》是《焦点访谈》在春节前就确立的一个系列节目,节目是配合去年10月24日出台的《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而制作的。那么,为何央视从众多以团结为主题的故事中,确定讲中国足球队的故事呢?
“可是说,‘黑哨’事件与我们这个节目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没有‘黑哨’事件,我们也会确定讲中国足球队的故事。中国足球队过去有过不和、缺乏默契,后来通过团结出线,出线的前前后后体现了一个团结的主题。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从新闻感觉上,觉得讲中国足球队的故事可以阐述一个关于团结的主题。”杨继红告诉记者,如果是在20世纪50年代,适合这个故事的可能是征服珠峰的中国登山队;如果是在20世纪80年代,可能是中国女排;在前年,可能是中国女足。
杨继红强调,《焦点访谈》这次关于足球的报道与“黑哨”事件没有任何关联。
新华社报道风向大转
在“扫黑”风浪中,新华社可谓是最为热心的媒体之一。但在节前节后,他们对“黑哨”的报道风向大转。节前几乎没有任何的关于“黑哨”的报道。
在天津塘沽召开联赛工作会议前,新华社预发了一条消息稿。消息称:“此间舆论认为,中国足球自职业化以来,有发展,有进步,有成果,但也有不足、欠缺,乃至巨大隐患。尤其是,首次打入世界杯决赛圈的成绩不能是‘一荣俱荣’的资本。相反,认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更要弥补差距,克服自身,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才能保住胜果,继续前行。这样才能对得起全国各界的足球爱好者、关心者、关爱者。”稿件中对“黑哨”只字不提,对“黑哨假球”造成的恶劣影响,只称是“巨大的隐患”而已。这与春节前他们关于“黑哨”事件采取对足协紧逼的作法相去较远。
央视和新华社两大媒体的态度变化,值得人们回味。但在联赛工作会议后,关于打击“黑哨”的报道肯定是不可回避的。
本报记者谷正中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