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讯 正当足坛打假扫黑风暴席卷全国时,一名成都球迷勇敢地站了出来向假球宣战。日前,四川大学法学院民商法二年级研究生常良投书四川省消费者协会,向已被中国足协认定在2001年9月29日的成都五牛对四川绵阳的甲B联赛中严重违背体育公平竞赛精神的俱乐部提出索赔。目前,四川省消协已受理了这起投诉。这是该省消协首次受理此类投诉。
常良在投诉书中提出3项要求:一是相关俱乐部向他赔礼道歉;二是返还其当场球票款
人民币40元;三是赔偿他依合同有效而在订立和执行合同过程中支出的合理费用。常良说,他向俱乐部的索赔只是象征性的,其目的只是表明球迷对此事的一种态度——支持足协近日的“必要时将请求司法介入”的表态。
常良在投诉书中说:他是当场球赛购票入场的现场球迷,球票是他投诉的证据。足协已认定此场球严重违背体育公平竞赛精神,并作出了处罚,向这场假球的始作俑者索赔,最佳时机到了。常良认为:依据我国《合同法》第13条的有关规定,作为球赛经营者出售内容明确的要约,消费者以实践行为作出承诺,标的为由经营者提供的符合公平竞争特质的球赛服务,观赏球赛的消费者合同得以成立。同时,该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的合同无效。而《体育法》规定“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由此可知,公平竞争应为竞技体育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如今“假球”消费合同的客体违反《体育法》公平竞争原则,应属无效合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四川省消费者协会副会长谷岩认为:最近三年他们接到类似投诉不少,但由于社会对假球的认识不一,取证难度大,因此消协均将这方面的投诉拒之门外。常良此时索赔,无疑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富意义。此外谷岩还认为,假球行为除了涉嫌对消费者欺诈消费外,还涉嫌对消费者划分利益侵权,以及违反《合同法》,故四川省消协已郑重受理了这起投诉。
消极比赛“精彩”回放:去年9月29日,成都五牛主场迎战四川绵阳,并以11:2大胜。去年10月1日,中国足协认定绵阳队消极比赛,决定给予警告、罚款20万人民币并扣除联赛积分6分的处罚。去年10月16日,四川绵阳降入乙级。
(姚 华)
新浪足球彩票系列短信助您决胜千里!
订中国队与世界杯新闻 国脚动态随时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