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甲级联赛只升不降、后年只降不升的足协“新政”,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足球职业化走到现在,方方面面已承受了过量的压力,矛盾多多的足球联赛最致命之处是已经威胁到社会稳定这个大局。说到底,我们是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稳定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前提,足球改革的步子因此不可能操之过急。我也问过自己:有没有比目前这个“新政”更好的办法呢?反复思量,觉得也只能这么走走看了。
“新政”施行有件“怪事”:2002年甲A将有16支队角逐,但到了2003年甲A又会缩减为现在的14支,而甲B则将一直维持12队。队数两年两变,是否显得不够严谨呢?照我看,足协决策层还是保有着一份清醒的:2001年只升不降,确保甲A有一个较为平安的环境去关注些成绩以外的基础工作,2002年16队仅仅“争夺”两个当年降组的名额,压力相对要减轻一些,同样可以使一些队腾出手来搞后备建设。之后再恢复14队的固定规模,到2004年创办超级联赛时仅有10到12队参加。这表明,一是足协从根本上还是感觉中国足球现有的整体水平不高,必须适当控制顶级联赛的队数规模,以求比赛的质量;二是足协在最近这三年内试图想给甲A队伍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
不过,甲A明年只升不降的游戏规则,注定要使比赛的观赏性削弱,球队和球员的认真程度下降。对此,中国足协所提出的应对方法,明显就有软弱无力之嫌。比如,会将原本给每个俱乐部的年度补助(近年一般为200万元)由平均改为差额,即“将平均补助降低一半,剩下的补助金则变成比赛奖金,按联赛名次高低颁发”。这并不是“劫贫济富”那么简单的事,实际上,就算是以前的200万,又算得什么?恐怕连请一个够点档次的外籍教练都不够,按去年的行情,一个好点的外籍教练,年薪就达五六十万美元。因此,这种所谓奖励只不过是些小钱,根本刺激不了俱乐部、球队和球员,也很难成为促使球员、球队力争上游的推动力。
又比如,足协称将把2001和2002年联赛的名次与晋级2004年超级联赛的资格挂钩。怎么个挂钩法?语焉不详,大家也是一头雾水。应该承认,足协决策者能有这样长远的考虑,是很难得的,但实际操作的办法提不出来,效果也只不过等于零。俱乐部和球队会为这样一个说不清的未来卖命踢么?
最让人担忧的是,“新政”的隐患将会在明年甲B联赛中突出体现出来。明年甲B只升不降,我看注定会使假球、黑哨等腐败现象得到野蛮滋生的条件。我甚至可以“武断”地预测:明年甲B联赛5轮过后,肯定就会有假球、黑哨现象出现,甲B两极分化的趋势在所难免,全年联赛打完,有的队甚至连10分的积分都很难达到。为什么?既然大家都不担心降级,而有的队又想冲A,势必会动买通冲A对手让球、让分的念头,在职业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条件中,“假球”无疑会借助有漏洞可钻的游戏规则来招摇过市。叫人失望的是,足协的有关文件似乎并没有对此提出明确、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