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ina.com.cn |
| |||||||
![]() | ||||||||
|
![]() |
|
|
前天晚上,中国足协在海埂基地召开全体甲B球中方教练研讨会,议题是“关于中国足球的风格”。问题听上去很初级,但对于中国足坛,却一直没有答案。 阎世铎发起研讨会 据悉,由足协技术部主任杨一民主持的这个会议,实际是阎世铎的意思。阎上任不久便提出狠抓青少年的思路,足协为此开始筹建青少年足球工作小组,就今后几年青少年足球工作的方向和具体措施提出方案,这就是中国足球风格的研讨会的背景,中国足球应该树立的风格,也就是青少年培养的方向。 来自一线的教练意见,也就是最重要的理论依据。“中国足球风格”几字,最起码有两种理解———中国足球现在是什么风格;中国足球应该学哪种风格?对此,各队教练是思想比较明确,中国足球长期摇摆不定,一直没有相对固定的风格,因此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风格始终是个现实问题,不该再拖了。 但对风格的定义仍有较大分歧,从世界足坛来说,按地域划分的什么欧洲打法、拉丁打法早已成为一个外延交叉的概念,有人提出更科学的划分法应该是分高压打法和低压打法,也就是相对挤压式打法和控制节奏的打法而言;就国内足球而言,又存在着诸如北派、南派、海派等模糊不清的划分。徐根宝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说法,他认为中国地域辽阔,天南海北,而“天南海北”四个字正是对我们的打法的概括,即天———京津一带的打法、南———南派打法、海———海派打法和北———东北派打法,从历届国家队的组成来看,基本都跳不出这几种。有一点各队教练意见相当统一,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打法,国家队就是代表,但是中国国家队却从来没有这种代表性,这正是我们多年的误区。现在这个会议,其实更重要的作用就在于为米家军提些有益的建议。在研讨会上,众教练被分成三个小组讨论,曾担任过国家队主教练的徐根宝和曾在国家队教练组中工作的谷明昌等人成为各组组长,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七嘴八舌话风格 由于会前两天便发出通知,要求与会教练都要准备书面发言,所以教练都进行了认真准备,但绝大多数教练还是认为题目实在太大,干脆选择了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 江苏舜天教练代表认为,从大的技术风格讲,与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都是息息相关的,五、六十年代我们曾经努力学习匈牙利,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那段时间对我国足球产生了相当好的影响。但后来很长时间一直忽视人才的培养。至于风格,应该体现在团结和凝聚力方面,训练上强调吃苦耐劳、不服输的精神,打法上则力求体现我们的速度和灵活性,中国足球的现状是有速度的尖子太少,位置上的能力也不强。应该认识到,在追求先进打法的同时,首先要按照足球规律去办事。 曾经担任国少队主教练的高洪波是被点名参加的代表,他的发言很短,他认为中国足球应该考虑中国球员在速度和灵敏性上比较突出,加以发扬。 在带青少年队方面有不少经历的太阳神队主教练刘康同样认为,在整个亚洲范围内,中国人的速度项目和技巧项目从来都有明显优势,所以应该坚持不懈在速度上做文章。这也是许多教练的看法,所以米卢在国家队的选材上也经常听到这方面的提醒。 河南建业队主教练王随生对人才培养体系上的连续性颇有感受,他认为中国球员的身体、速度和力量在亚洲都属上乘,但技术意识却差距明显,这正是各地区都没真正从人才培养方面下手的后果。技术意识如果不是从小抓起,后来补课是来不及的。 谷明昌的发言总结了本组教练的共识,他认为,应该摸准国际足球的发展脉博,了解足球训练的特点,了解青少年培养工作的规律,从现在做起,制定出一个青少年足球的训练大纲来,真正体现出这项工作的特点。从风格上说,始终要看到技术是立足之本,技术训练和战术要求相结合是唯一正确的方向,确立风格实际上就是确立足球队的配搭问题,这是个复杂工程,但是一个合理的促进体制是关键,现阶段的中国足球完全可以敞开来搞,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然后经过优胜劣汰,形成一种符合我们自己的风格。 “头号主角”徐根宝 在甲B中人气最旺的中远队主教练徐根宝成为当晚的“头号主角”,一方面他有着无人能及的丰富经历,另一方面他向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与会者纷纷力捧这位性格教练,徐根宝倒也不负众望,其发言旁征博引,有熟悉的教练透露,根宝这几天材料都准备了不少。针对风格这一议题,徐根宝回顾了中国足球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说,中国足球五十年代学匈牙利是正确的。60年代学苏联,战术上又想学巴西,开始有摇摆不定迹象,后来年维泗去了英国,又提出高中锋思路,在很长时间里高中锋打法成为模式,再后来又尝试了健力宝模式,却并没学到巴西足球的真正味道。 徐根宝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他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包括带申花队时的抢逼围。足球虽有共性的,但总会有些不同的风格,像南 美的技术、欧洲的整体战术和北欧的强硬等,都是在共性之上融入各自的特点。中国也有中国的特殊性,地域辽阔,搞得不好就没风格,搞得好却都是有利条件。如果各地都能涌现出自己的球星,出些人才,综合起来就是我们的风格。徐根宝毫不掩饰自己对现在国家队的关心,他说:“我研究的重点是我们中国队应该建立什么风格。从历届国家队来看,苏永舜时期的搭配较为成功,中场能控球,前锋有古广明、沈祥福这样的速度性球员。曾雪麟时期的国家队也是讲究后防硬朗、中场能拼能拿球,前场有速度,为什么历届国家队中较为成功的都少不了上海和广东球员?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的优势所在,日本足球的特点是流畅,韩国是钢,而中国就是个快字。”最后徐根宝对国家队提了些建议,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孔孟之道,使我们总想求稳,总是想赢怕输,应该放下这个包袱,根据目前中国球员在速度、力量和灵活上的特点,坚持一种固守反击的快而简练的打法。 研讨会也有风凉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讨会上,也有不少教练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据了解,原定40分钟的会议,由于徐根宝的发言延长到一个半小时,这引起了一些教练的反感,他们不但不愿意听,还在一旁说风凉话:“足球有什么风格,能把球踢到门里面去就是风格。”这些教练在自己的发言中也是应付态度,甚至像前段时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一样,某些人的发言稿就是出自随队记者的手笔,这些一线职业教练的心态,不能不让人们对中国足球产生一丝悲哀。(刘晓新)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