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特约报道 法国人让-塞哈芬执教红金龙队转眼已经一个月了,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一个比较强烈的感觉就是塞哈芬的确拥有一些新颖独特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但同时,由于红金龙队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准尚存在差距,塞哈芬的战术思想和训练内容真正让球员接受理解,转化为宝贵的联赛积分,恐怕还要在训练中提高效率。
和大多数外籍教练一样,塞哈芬的训练课给人以新鲜感。但与科萨不同的地方在于,塞哈芬的训练方法更偏重娱乐性,更善于调动球员的参与感和竞争感。也许这正体现了民族性格迥异的法国人和南斯拉夫人对足球的不同理解吧。比如说,塞哈芬每次训练前的热身活动从不安排压腿、跑圈等程式化的内容,而是用一组类似游戏的方式来替代,因此红金龙队每次热身运动时场上都是一片欢声笑语,既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让队员在一种极为轻松的心态中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
近一个月内除了一些诸如射门、传中专项训练外,塞哈芬几乎没有安排一次11对11的全场训练比赛,他更多是设计了5对5或4对4的局部比赛,而且在小场地比赛时,把球员分成3支以上的小组,比赛中单位时间内失利的一方下场,另换一组,胜利者可以一直在场上,这样无疑激起了年轻球员们的好胜心,谁也不愿轻易认输,比赛也就始终在高速中进行。比赛保持着快节奏,也意味着每名队员控、传、运球的次数大大增加,更多地得到锻炼,而对于刚刚接手球队的塞哈芬来说,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来认识每位球员的技术水平。他训练看上去都是游戏,其实训练量一点不小。不少球员私下里都说:“这老头的训练几乎不给你一点休息的机会,他那儿练完了,下来又被体能教练帕特拉着练,真累!”
可以看出,塞哈芬的训练设计确是煞费苦心,但是有时也免不了被打了折扣。记得米卢好像说过一句话:中国球员喜欢偷懒!这句话虽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有时也确有道理。塞哈芬给人的印象可能是太慈祥了,以致对球员没有太强的威慑力,一旦训练量加大,难免有人想办法敷衍了事。在红金龙南下广东前在武汉的最后一次训练课上,不少球员心不在焉的训练态度让在场的俱乐部工作人员都摇头,可想而知塞哈芬也大光其火,他多次用中文厉声喊着某几个球员的名字,并亲自上场示范,但仍没起到作用。看来,和蔼的“让”先生要想实现自己冲A的愿望,除了拿出些真本事外,还要尽快想办法树立自己的威信。只有那样,才能保证和提高训练效率,为今年联赛打下基础。(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