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育 Sina. Ads.

   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新闻内容


中国跳水要学乒乓球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3月30日 11:06 中国体育报

    跳水与乒乓球,除了都是中国体育的“王牌”项目外
,似乎就风马牛不相及了,但是在1999年全国跳水冠军赛
资格赛上,记者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跳水要向乒乓球学
习。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学?

    “我国的乒乓球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世界冠
军生产线’,但跳水还谈不上。”国家体育总局游泳管理
中心一位分管跳水的官员说。

    中国跳水自1998年初兵败珀斯、跌入最低谷后,经顽
强努力,终于在今年1月夺得新西兰世界杯跳水赛12枚金
牌,这一结果令国人喜上眉梢,但跳水界人士仍感压力重
重,他们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使中
国跳水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乒乓球界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如今乒乓球有新
的竞赛制度,因而有市场,因而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这是一条良性循环之路。也可以这么说:我国的乒乓球项
目已经把培养世界级运动员和走向市场比较完善地结合起
来了。

    相比之下,跳水界人士认为中国跳水目前在新形势下
不仅没有走上良性循环,反而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没有创新、没有市场、后备力量匮乏,有时不得不依靠老
队员复出打江山。

    因为清醒地看到自身不足,所以跳水界认为要学乒乓
球。

    学什么?

    跳水向乒乓球学什么?一学后备力量培养,二学如何
开发市场。

    “乒乓球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竞赛格局,现在国内的乒
乓球比赛,不是规模特别大,就是档次特别高。乒乓球搞
一次后备力量比武,居然有上千人参加,而我们今年在天
津办的跳水大集训,才50多个人。”游泳管理中心竞赛二
部主任李大正又羡慕又无奈地说。

    后备力量雄厚才能有效地抢占市场,如今中国乒乓球
无论是俱乐部赛还是擂台赛都运行得很成功,已初步形成
自我输血、造血功能,这一功能正是包括跳水在内的众多
中国竞技体育项目所欠缺的。

    怎么学?

    面对成绩滑坡、队伍蒌缩、缺乏市场等种种难题,一
些跳水界人士叹息“环境恶劣”--群众基础差、普及面窄
、领导不够重视,等等。有人甚至认为,在商家看来,“
跳水”是两个很不吉利的字眼,要走上市场,困难太大。

    “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埋怨客观条件差,而是应该从内
部找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是否有创新精神?是否
随时都开动脑筋想些新招?我听说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徐
寅生参加乒乓球会议时,反复强调乒乓球界要‘想新招’
。”李大正告诉记者。

    包括李大正在内的跳水界人士大多认为中国跳水市场
潜力很大,第一,中国跳水出了那么多奥运冠军,有广泛
的社会影响;第二,跳水在全国九运会上将设12枚金牌,
属于“中大项目”,各地普遍重视;第三,跳水是一项展
示美的运动,观赏价值高,尤其是最近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的双人跳水,更是美不胜收。李大正认为:跳水走上市场
是完全可能的,关键看具体操作者是否进行“创造性的工
作”。

    实际上,有关方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项“创造性
的工作”,即正式向社会推出中国跳水走向市场的第一步
:“争霸赛”、“对抗赛”、“淘汰赛”。这些设想在去
年就已经提出,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深思熟虑,现
在已经很成熟了。这些比赛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比赛价值,
而且完全打破旧的跳水比赛格局,例如“争霸赛”,可由
伏明霞坐擂北京,郭晶晶前往挑战;又如“淘汰赛”,高
水平选手轮流跳几组动作,每一组动作淘汰一名得分最低
者,这有点类似游艺节目中一个名叫“抢板凳”的游戏,
越到最后竞争越激烈,可以充分调动观众情绪,此外,比
赛中间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水上游戏活动,吸引更多的观
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