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论 Sina. Ads.

   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  论 > 足球报 >新闻内容

足球报

谢奕:标志性成绩能“标志”什么?
写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之前(二)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4日 22:37 足球报

    足球改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尽快“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还是为了在中国
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职业足球发展体制?两者相比较,哪
个更重要一些?或者说,哪个更能衡量足球改革的“成效”
呢?

    在最近的甲A、甲B队伍春训动员会上,王俊生同志谈
到:“职业改革后,我们的训练和竞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
提高,但技术水平方面没有标志性的成果,标志性的成果
是什么?是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出线权,或洲际大赛如亚运
会、亚洲杯拿一次冠军,这么多年来,我们只拿过亚俱杯
赛冠军。”

    如果假球黑哨依然肆无忌惮,即使“拿一次冠军”,
又能意味什么呢?

    在足球形象空前低落之际,中国足协希望能以一次“
标志性成果”来说明足球改革的成绩,这种心情众人可以
理解。但是,如果这次足球工作会议仍以“成绩”、仍以
“世界杯第几名”来作为中国足坛奋斗的目标和改革的纲
领,几乎可以肯定将留下新的笑柄。

    “十年规划”留下的教训

    中国足协在1993年的足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十年规
划”(1993年至2002年),即众人所熟知的“奥运会进入决
赛圈前八名,世界杯进入决赛圈十六强”等目标,其思路
就是将“标志性成果”作为全国足球工作安排的纲领。我
们必须看到,国家队的战绩,只是中国足协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管理全国足球运动的唯一机构,中国足协最重要的工
作,是在全国建立一个规范公正的“足球系统工程”,中
国足协最重要的工作是“管足球”,而不是像以前一样“
办足球”。如果能在中国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足球市场、
竞争环境,以中国之人才济济,冲出亚洲将如水到渠成,
无须中国足协终日耿耿于怀。

    更令人不解的是,中国足协这种“十年规划”般的工
作思路,与那种“立军令状”定下任期目标的决心又完全
不同,输球后只需换个教练,接着一句“责任由我来负”
,就把什么问题都轻巧地掩盖过去了,然而,这么多年来,
我们究竟见过谁真正负过什么责任呢?如果真有这么一种
体制:达不到任期目标就全部重新组阁,我们的“国家干
部”们是否还会那么信誓旦旦“目标明确”?

    不能将改革与“标志性战绩”等同,尽管他们之间会
有某种密切的必然联系,但这仍然应算两码事,1988年高
丰文已经率队“冲出去”一次,但谁能说1988年的中国足
球比1998年的中国足球更像“足球”?

    既然我们现在是亚洲“二流”水平,即使偶然冲出去
一次半次,也不等于我们已经真正提高了水平;即使现在
的国奥队是历年来最强的一次、最具备冲出亚洲的实力,
即使国奥队冲出去一次,也不等于我们可以莺歌燕舞一番
而无视存在的严重问题。

    甚至可以说,即使侥幸“冲出去”一次,最大的“后
果”却是掩盖了问题,就像江湖医生胡乱给颗止痛药,却
拖延了治病的最佳时机一样道理。

    职业改革: 目的还是手段?

    实际上,中国足球从1994年开始正式实行职业化改革,
是在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声名狼藉几乎“无药可医”的背景
下进行的,无论是在改革之初还是在“十年规划”中,对
足球改革,提得最多的是“目标”也就是何时能“冲出亚
洲走向世界”、如何尽快“提高训练水平”,说到底,中
国足球改革的目的,并非真正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市场
规律的职业体育产业和体制,其实仍是为了实现“冲出亚
洲”的目的,职业化不过是个手段而已,想的是借助社会
的金钱和力量,提高训练积极性,尽快冲击成功。

    正因为如此,从一开始,中国足协搞职业化的目的就
显得模糊,对职业化本身的发展和困难缺乏足够的估计,
追求的并非如何探索出一个规范完美的职业体育运作模式,
他们念念不忘的是何时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何时进入前十
六名。

    当然,“冲出亚洲”与建立规范的职业足球体制并无
直接矛盾,但是,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搞足球的目的?在中
国足坛提出这个问题决非多余,提高足球水平与规范足球
经营环境的矛盾,颇像经济领域追求“经济增长指标”与
规范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一样,体制和发展环境规范了,
自然水到渠成,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都会慢慢上去。如果
不规范,即使一时超速增长,也属“虚热”,就算“达标”
也掩盖不了存在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为了“达标”而留
下无穷后患的憾事。

    足球为其他项目带来什么启示?

    足球改革是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职业体育的经营在以
前的中国是个空白,也就是说,足球改革要为其他体育项
目走向市场走向社会探索出一条道路来,5 年的职业足球
改革究竟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成功之路?

    由于中国足协是体育改革的排头兵,所以,中国足协
的经验教训,实际上也值得其他有心走向职业化的运动项
目借鉴。总的来说,以前我们从前苏联时期学来的专业体
育下的“体委”模式,与现在走上市场的职业体育经营实
际是格格不入的,如果观念、体制和人员队伍结构不变,
如果管理机关既当“警察”又当“市场老大”,既是“官”
也是“商”,必然会与职业市场上的经营实体发生尖锐的
矛盾。

    事实上,中国足坛风波未平,中国篮坛烽烟又起,在
1998年度的中国CBA职业男篮俱乐部联席会上,篮球老板
们也有与足球老板们相似的抗议:中国篮协在未经俱乐部
同意的情况下,将CBA 的服装与饮料赞助权卖给了台湾的
某家公司和阿迪达斯公司,这使刚刚起步的中国职业篮球
俱乐部经营同样陷于困境。

    最有市场潜力的足球走向社会后道路如此迷茫,那么,
其他市场潜力不如足球的项目呢?

    不可再次错失整顿市场机会

    笔者希望,这次足球工作会议不应该再提出什么口号
与“标志性成果”的指标,而应该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国
足坛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中国
足协、国家体育总局自己解决不了,应该如何与其他部门
如司法机关联手解决?

    没什么“标志性口号”,开起来也许会有点难堪,但
也许能真正解决问题,也许会成为真正“大快人心”的会
议。

    说起来,中国足协在1996年已经错失了一次整顿市场
、纠正错误的大好机会,当时在全国各地商家均狂热投入
足球市场的时刻,中国足协对球员薪酬过高、后备力量不
足、黑哨假球开始冒头等现象未及时下决心狠狠刹车,这
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1998年终于大爆发,酿成了大的
危机。

    现在,中国足坛又到了一次应该“治理整顿”的关键
时刻,如果文过饰非,自欺欺人地陶醉于“成绩是主要的,
问题只是前进中的问题”,不对中国足坛存在的问题进行
坚决而不无痛苦的“手术”,那么,中国的职业足球又可
能再错失一次走向规范化健康发展之路的机会,在虚无缥
缈的“标志性目标”前迷失方向,等待“下一个伤口”。

    “冲出亚洲”不应是中国足球奋斗的唯一目标,而应
是足坛上下辛勤努力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个
“标志”,我们实在无需急着往自己脸上贴,不妨等它自
然而然地“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