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育 Sina. Ads.

   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新闻内容


京沪保龄市场南北对唱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3日 10:43 中国体育报

    上海五年跌宕从狂热趋于冷静

  曾经风靡沪上的保龄球,在经过了一段“火爆”之后
,如今已风光不再,显得有些“冷落”了。

  据统计,目前上海有171家保龄球馆,约有2281条球
道,其中,1998年又新增了31家234条球道。同时,去年有
6家球馆相继“关门大吉”,少了55条球道。

  保龄球“降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它已从昔日贵族
运动走向了平民化,白天只需花3、5元,就能打上一局,
即使是晚上的黄金时间,有的球馆也仅标价8 元,最贵的
也不会超过20元,比前几年红极一时的价格降了一半以上
。开张不到两年的中兴保龄球馆,座落在华东师范大学旁
,这个拥有48条球道的球馆,那时就以中低档价格吸引了
众多“学生族”,整天人流不断。可现在受大环境影响,
也难免门庭冷落,常常是只开27条球道,仍问津者寥寥。
地处远郊奉贤县的6家保龄球馆也同样生意萧条,有的“
转产”,有的停业,发出了难以为继的感叹。

  保龄球热何以会急转直下?曾经时髦的运动是否还有
魅力?上海的体育界人士在反思,在总结……

  据上海社会体育中心的统计资料显示,十年前,保龄
球还只是宾馆娱乐设施的“特产”,人们对它还很陌生,
到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后,保龄球才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995年上海仅有10家保龄球馆,110 条球道。可到了第
二年,保龄球在沪直线“升温”,快速“扩张”,平均每
月都有几家球馆开张,仿佛是转眼间功夫,大大小小的保
龄球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海的市区城乡、大街小巷,
令人应接不暇。到年底时,有了80多家,1230条球道条,
短短一年间,就增长了一千多条。回忆起那段时间,每局
球价高30元至40元,球馆还“人满为患”,经常要排上一
个多小时的队,才能过把瘾。如此的火爆,使许多投资商
一年就收回了投资。这情景,“刺激”了新馆的兴建,一
哄而上地建保龄球馆。不少投资者或贷款,或买旧厂房,
或租热闹地段,到1997年底,申城球馆达148家,新增了7
96条球道。

  客源的分流,供求关系的逆转,“逼使”众多球馆打
起价格大战,生意不景气也就在所难免了。市场经济的规
律是适者生存,国信保龄球馆在激烈的竞争中经营不下去
,只能及时转向,关掉球道,改作新的娱乐项目射箭场;
而用贷款装修球馆的豪顿,因入不敷出,只能将球馆抵债
。还有一家工厂的“三产”,球馆尚未营业,便因各种原
因把有90条球道的器材拍卖了。

  有专家介绍,日本、香港平均1 千人占有一条球道,
按上海目前的球道数,平均7000人一条球道,并非过剩。
而且现在的低价位基本与国际接轨,过去的高价则是不符
合中国国情的。

  值得庆幸的是,大众化的价格,把过去望而却步的普
通百姓和工薪阶层请进了保龄球馆。若是到球馆看看,就
能发现这项现代化活动已并非中青年人的专利,老年人也
成了球馆的常客。有位老教师颇有体会:“十几磅的球,
抓在手里,伸臂,挥臂几十次,这也是种锻炼呀。既健脑
强身,又与社会、与他人多了份交流,我们能接受这项休
闲体育。”可以说,打球的人并不少。

  管理严格、服务热情也是球馆吸引顾客的重要一招,
疯马、高点保龄球馆的日平均开道率达60%以上,双休日
或逢年过节则时常爆满,爱好者们反映,这里服务好,设
备新,球道保养得好,人们愿意来消费。特普保龄球馆还
成立了会员制形式的沙龙,以运动、休息和餐饮一条龙服
务吸引市民。

  作为全民健身的活动内容之一,不少球馆眼睛向下,
为社区服务,成为锻炼的一个阵地,一家在居民区附近的
球馆,专门发放社区服务卡,以低价为周边地区居民健身
服务。南洋保龄球馆开办暑期夏令营,举办中学生保龄球
赛,培养青少年爱好者,使其向健康文明发展……

  经历了5 年的跌宕起伏,申城保龄球还在悄悄地热着
。但随着生活的现代化,都市时尚的经常变化,面对着休
闲体育中渐渐出现的卡丁车热、攀岩热,保龄球市场的冷
暖能给人以启发。

      北京 十年火暴仍是休闲好去处

  保龄球这项号称“8岁至80岁”都能从事的运动自198
4 年在北京一露面,就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注目,“打保龄
去”成为九十年代北京人使用频率极高的话语之一,1996
、1997两年,北京保龄球馆内更是出现了人头攒动、火爆
异常的景象:喊单员叫哑了嗓子,打球者排起了长龙。

  说起保龄球运动的魅力,梦幻保龄球部经理李军如数
家珍:“这是一项健身、健脑、健心的综合性运动,适合
各个年龄段的人参加。打保龄需要手、臂、腿、腰、胯等
部位的协调配合,其锻炼效果是面面俱到的,还要动用大
脑思维计算、设定入球位置和角度。紧张的工作、学习之
余打打保龄,是放松身心、舒缓情绪、调整生命节奏的好
方法。”在阿波罗保龄球馆,记者见到了打球近一年、9 
岁的杨子明小朋友,虽然出手欠力度与准头,动作少优美
与协调,但他的神情却极为专注,随着球瓶应声倒地,小
子明或喜上眉梢,或摇头叹气。子明的父亲告诉记者,由
于保龄球体力运动强度不大,节奏也不是那么快捷,所以
很适合儿童玩。另外,保龄球的对抗性又可培养孩子的竞
争意识。

              热中有冷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现有保龄球馆120 家,约1500条
球道。随着馆、道的日益增多,昔日保龄球馆内日日高朋
满座的盛况已难再现,取而代之的是“淡旺日”的出现。

  所谓“淡旺日”,指一周或一天之内各时段出现的兴
旺或清淡现象。一般来讲,每周周五晚至周日,每天清晨
与晚上,是球馆的兴旺之时,占道率平均为80%以上,其
它时间段球道的使用率较低,大约为30%至40%。

  “淡旺日”的出现,是否为北京保龄球业敲响了警钟
?据业内人士分析,“淡旺日”的出现属正常现象。现今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势必会导致平日
的繁忙,而无暇从事娱乐健身运动。一旦在周末等休息时
间保龄球馆内出现冷清的现象,那才真正预示着保龄球业
真正的危机到来。

  1月21日(星期四)下午3时许,记者在宏荣保龄球馆
看到,那里的60个球道已被使用过半,并且陆续仍有人到
。老人、孩子,更多的是中青年人,在阵阵欢声笑语声中
走步、挥臂,划出一个个完美的弧线。23日(星期六)晚
8时,北京康乐宫更是熙熙攘攘,26个球道仅有四道空闲。

  尽管北京保龄球市不象一两年前那么火爆,但可以看
出,它仍是京城青年男女娱乐休闲的主要选择之一。

          降价治标不治本

  球馆建多了价格下降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价格下降要
符合市场规律,不应是球馆之间的攀比争斗。业内人士认
为,几年前上海保龄球市的红火尤胜于北京,而如今却出
现了2、3元一局的状况,是争相降价这种恶性竞争直接导
致了球馆的不景气。而北京保龄球业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
,得益于北京保龄球业较强的行业自律意识。

  在97年末、98年初,随着各球馆间竞争的加剧,降价
促销的苗头就已出现。此时,北京市保龄球协会清醒地意
识到了盲目降价的危险性,于1998年3 月牵头联合北京各
会员球馆制定时间段价格标准的约束机制,根据北京市的
实际情况,按时间段制定最低限价,从而保护了保龄球行
业的稳步、有序发展,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顾及到了消费者
的利益。

  北京市保龄球协会副秘书长谢斌自豪地说:“现在协
会有保龄之家的美称,有困难找协会已成为各球馆的共识
。球馆需要协会的引导与协调,大家共同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协会与球馆是双向互动,密不可分。”为了留住老
顾客,招徕新顾客,各球馆花样百出、各施身手,从管理
、服务、活动上下足功夫。梦幻保龄球馆推出了超级杯日
日赛、月月赛,“全中王”大比武、“幸运最低分”趣味
比赛,金坛球馆则有欢乐时光会外赛、大家趣味赛、金坛
周三逍遥赛;宏荣保龄球馆的接力连环赛、幸运争先赛等
,各球馆基本上做到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

  然而,仅仅依靠热闹的比赛、丰厚的奖品来吸引顾客
是不够的,其结果只能是短期效应。要想使北京市保龄球
业真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依靠服务。宏荣保龄球馆企
划部经理应晓京认为,竞争的初级阶段是降价、高级阶段
则应强调服务。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才会使顾客有宾至
如归的感觉,有来玩的欲望。

  由于协会、球馆的努力,由于保龄球这项运动自身独
特的魅力,保龄球馆一直是京城百姓健身休闲的理想去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保龄球走进千家万户,成
为真正的大众化运动不再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