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  论 Sina. Ads.

   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  论 > 足球报 >新闻内容

足球报

从唐吉诃德到十字军东征
第二次“洋潮”登陆中国足坛新趋向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1月25日 22:22 足球报

  在迈向21世纪之际,中国越来越感受到了国际化浪潮
的冲击,许多城市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最早开放的窗户,中国足球在向国际化轨道接轨的过
程中,已经不知不觉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1992年,中国有了第一位国家队外籍主教练——施拉
普纳;

  1994年,中国有了第一位甲A外籍主教练——谢尔盖;

  1998年,甲A 外籍主教练的人数首次超过了中国本土
教练。

  推行职业化,实行主客场制,引进外援和外籍教练,
加强与国外球队的交往,聘请外籍裁判执法等等,似乎所
有这些都是中国足球越来越国际化的标志。但是,真正要
使足球的训练方法、球员意识的提高、俱乐部运作的职业
化、球队打法的先进性等符合国际潮流,对中国足球进行
质的改良,聘请外籍教练是最好的手段和必经之路,此点
已越来越被众多的俱乐部所认同。

  应该说,在国内足坛掀起聘请外籍教练的第一次“洋
潮”,源于1997年世界杯十强赛的失利,一夜之间,对于
中国足球提高的突破口,一下子都集中到了教练身上,因
为这似乎也是最快提高中国足球的捷径。

   不过,去年这股“洋潮”却是晚来退急, 雄心勃勃
的外籍教头们面对千年困扰中国的“中国国情”,甚至在
还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时已经被炒了鱿鱼。应该说,去年大
批外籍教练未能取得成功,原因是多样的,但是其中有一
点规律性的经验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孤掌难鸣,缺乏
助手的配合。

  可能与外籍教练丰富的国际执教经验有关,当今年掀
起第二次“洋潮”时,在中国足坛抢滩登陆的外籍教练们,
再不是去年唐吉诃德式的单枪骑士,而是有备而来,十字
军东征式的集团冲锋了。

  与去年相比,今年外籍教练执教最大的区别就是组成
了外籍教练组,而不是光杆儿司令。而这种变化却是从国
家队和国奥队开始的,霍顿与布伦特、托尔组成了一个英
格兰“铁三角”,全权负责国家队和国奥队的教练工作,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英格兰教练组合比起当年施拉普纳的
德国单骑的确高了一个层次。

  在地方俱乐部方面,即使去年最成功的外籍教练塔瓦
雷斯,今年卷土重来也不敢光吃老本,而是从巴西带来了
体能教练卡洛和守门员教练林道夫,以一个高知结构重塑
四川全兴。

  同样,越是世界级的知名教头,就越重视全洋班或半
洋班的教练班子的组建,刚刚从法国世界杯身退的南斯拉
夫名帅桑特拉奇,一口气把南斯拉夫国家队的教练班子都
搬到了鲁能泰山,皮亚奇和斯坦洛亚维奇一直以来就是桑
帅的左臂右膊;拉扎罗尼有已经熟悉中国国情的巴西老乡
加里多辅助;郑圣镇则是车范根的多年挚友,同时也是法
国世界杯韩国国家队的守门员教练,因此也就很自然成为
了车范根的良谋——深圳平安队的守门员教练。

  今年外籍教练纷纷组成全洋班或半洋班的教练队伍,
主要有两种考虑:一是放眼当前的国际足坛,教练工作已
经不是过去简单的足球训练和比赛,教练的业务变得越来
越专业化,所以才有主教练之外的体能教练和守门员教练
的出现。另外,从知识结构来看,除了足球的技战术之外,
心理学、营养学、生理化学、电脑处理、物理恢复等新知
识和边缘科学的使用和引进,使得教练员必须以集体力量
去完成、管理和互相补充,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中国足球所
缺乏的,这也是现代足球一种必备的人员配置要求;

  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洋教头在中国毕竟人生地
不熟,特别是语言方面的障碍使得洋教头们平时连说话的
人都没有,如果能够有同声同气的同胞相助,处理问题上
也有人可以在一旁出出主意,另外,洋教头似乎对中国教
练信心不足,而中国教练有时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鉴于在薪金、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洋教头往往缺乏中方
助手的倾力相助,因此洋教头选择自己同胞为助手,对工
作开展也很为有利。

  事实上,配备全套外籍教练班子的做法,在国外也十
分流行,在西亚和日本职业联赛中,往往就是清一色的外
籍教练,许多连按摩师也是外籍的,如果一旦俱乐部对主
教练不满意,也往往是教练班子一锅端。

  这种在教练组合上的新变化到底成效如何,必须经过
职业联赛的锻炼方可看出,但毕竟对外籍教头们来讲,是
执教条件上的改善,不过,如果一旦今年外籍教练能够大
面积丰收,中国足球就极可能掀起第三次“洋潮”,即从
青年队开始就聘请外籍教练。(陈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