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运的确近了,只有20天就该开幕了,不过在"民间" 好象不大闻得到烽火硝烟将至的味道。全不似以往大赛临 近时那种近于全民跃跃欲试的感觉。我们仍然记得就在半 年前远在法兰西的足球大战快要上演时,我们身边是何等 热闹喧腾,媒介的世界杯前瞻报道铺天盖地,街头巷尾, 茶余饭后,乃至工作间隙,"世界杯"及相关话题不绝于耳 。现在面对有中国人大规模出击的亚运会,反倒显出些平 静。 想一想,其实很正常。自打中国选手在90年以明显优 势稳稳确立了亚洲老大的位置,这一宝座便成了中国人的 专利。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收获也就没有了悬念。 对各运动队而言,金牌与以往相比的出入当然是对其四年 来训练成果的重要检验,甚至会成为考察某某中心,某某 教练班子业绩的重要依据,但对老百姓来说,则是东方不 亮西方亮,金牌数再怎么变动,亚洲老大的位置仍是绝对 的不可动摇。大家的平静其实就是踏踏实实勿需担心。 如此的心态环境却多多少少是给我们这些即将奔赴曼 谷的报道者制造出一种压力。倘若只会细数金牌进帐,或 是在采访中只会问"感觉怎样",那么在耳聪目明且欣赏口 味已具相当水准的观众们面前肯定会"遭灭"。于是就要绞 尽脑汁,琢磨出些花样,将这没有太高"热度" 的亚运会" 加热"得五光十色,引人入胜。恐怕这也是这段时间"折磨 "着众家媒介的共同问题。 12月的曼谷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战场,当然也是媒介 的战场。竞争不光来自于别的媒介,同时也来自于身边的 同事。一样的抢新闻,一样的做专题,你总赶不上趟或是 交上些让人撇嘴的东西,就像团体赛上别人凯歌高奏你却 水平欠佳拖了大家后腿,让人后悔"不该带你玩儿",那是 一种什么滋味? 经历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新闻战,想起来其间的得意似 乎遗忘,历历在目的倒是那些"露怯"的例子,就像人们普 遍会对挫折记忆深刻。于是就有压力,于是就会像运动员 们那样日日在亚运倒计时的提醒中追问自己" 你准备好了 吗 "?说夜不能寐有些夸张,但同事里已经有人梦里提前 飞到了曼谷却是实话。 新闻报道"捡到篮里便是菜"的日子早已过去。可口佳 肴不是谁都做得好,但还得想方设法去做,谁让你是干这 行的呢? |